身成母親這段路,我們面對的除了對於孩子的愛與責任之外,還有⼀部分是:感受到這個社會給母親這個角色的期待。從懷胎開始到寶寶出生,從不匱乏的不見得是周圍的關懷,反而是周圍親友到路人的各種『妳應該如何如何』。

從懷孕時期的肚子大小,到產後寶寶的身高與體重,到孩子在公眾場合的哭鬧,常常讓自己感到疲累的不見得是照顧孩子的沒日沒夜,反而是那份沒有辦法感受到支持的無力感。

Photo credit to Dakota Corbin on Unsplash

每對剛相遇的媽媽與寶寶,兩人極為緊密又極爲不熟悉,寶寶對於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理解,笑容與哭泣是他可以讓照顧者認識他的唯⼀⼯具 ;母親對於這個寶寶有太多的愛憐與理解的渴望,哺餵與安撫是愛的回應,卻也是費力與費心的過程,深怕自己有什麼疏漏影響了寶寶。

媽媽們可能疲倦到無法感受自我,也可能不敢去感受有沒有自我,只怕一旦感受到失去自我的過程會被情緒淹沒。

Photo credit to Omar Lopez on Unsplash

客體關係理論大師溫尼考特 (D. W. Winnicott, 1896~1971) 提到「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 提供了促進發展的環境,為了去滿足嬰兒的需要而調整自己的生活與行動;「夠好的母親」並非「完美的母親」,當孩子逐漸長大時,她並非時時刻刻去滿足孩子的需要,而是能夠觀察孩子的狀態,偶爾能夠讓孩子承受⼀些挫折、⼀些傷心,讓寶寶逐漸接近這個現實世界會面臨的挑戰。

因此,當媽媽不需完美,也沒有完美,卻是一段長跑,因此媽媽們需要一些修復自我的方式。在這裡想要分享幾個自我照顧的方向:

Photo credit to Echo Grid on Unsplash

第一:在白天孩子睡覺時,讓想做的事少一點點。

每位新手媽媽都很珍惜白天孩子睡覺的時間,可以用來補眠、和朋友聊天、逛電商與追劇。常常都覺得休息的時間好短,無法完整做完自己想要做的事,但也可能在這些過程中反而會因為想做的事情太多沒有休息到。幫自己的休息計劃安排得少⼀點點,倘若孩子因為今天睡眠時間比較短,我們的休息計劃也不會因此被打亂而影響到心情。

第二:給自己個長大後的擁抱:

孩子傷心時,我們會記得而且快速地給孩子擁抱與安撫,因為我們知道那是最讓孩子感覺到母親存在的方式,安心而充滿溫度。然而長大的我們,成為了母親這⼀個偉大又困難的角色時,卻不見得有人會在我們疲憊時給我們所需要的溫暖。近來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It’ Okay to not be Okay) 中男主角提供給女主角在情緒很痛苦時,可以給自己『蝴蝶擁抱』,這是⼀種用來教導創傷兒童,安撫情緒的方式。

媽媽們心很疲憊時,可以試著雙手環抱自己,溫柔地告訴自己有多努力,可以暫時好好的休息⼀下,甚至是哭⼀下,用大人的的方式給自己擁抱。

Photo credit to Netflix

第三:妳需要伙伴

常常從各大媽媽社團內,看到媽媽有過度低落的情緒或是與婆家相處的疑問在版上獲得支持與提醒,甚或是可以組成遊戲團體 (play group),不用一直單打獨鬥。妳可能是婚後到了不熟的異地,或是原先閨蜜朋友還沒有當母親的經驗,這時都會讓自己可能在生活或是心理上感到些許無助。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媽媽支持社團,可以讓自己減少一些摸索的心力喔!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經營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期盼讓媽媽們能不失自我,恬靜享受在和寶寶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