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越多等於越乾淨?跟著10/10 HOPE重新認識「SLS」這個成分了!

泡泡越多等於越乾淨?跟著10/10 HOPE重新認識「SLS」這個成分了!
2025年6月18日 75 view(s)

 

你有沒有大掃除後感覺手部粗糙、搔癢或是洗完臉後,覺得皮膚緊繃、甚至刺刺的?

有時候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過敏、換季太乾?

但你可能忽略了一個默默在你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角色 SLS(Sodium Lauryl 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鈉)。

 

這個名字可能聽起來陌生,但它其實是清潔液、洗面乳、沐浴乳、洗髮精

甚至牙膏裡常見的「起泡劑」。

泡泡多、洗感清爽,讓它幾十年來都是清潔產品的熱門配方。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研究出爐,人們開始質疑:SLS 真的安全嗎?

 

 

|什麼是 SLS?為什麼它無所不在?

 

SLS 是一種界面活性劑,主要功能就是幫助油水混合、產生泡泡。

對廠商來說,它價格低廉、起泡力強,洗起來「有感」,用起來也「像有在洗」。

 

「我以前覺得泡泡越多洗得越乾淨,洗完臉就要感覺乾乾的才甘願。」32歲的小芸分享,

直到皮膚科醫生提醒,她才發現自己的敏弱肌可能就是這樣被自己洗壞的。

 

由於廣告宣傳的推波助瀾,大部份消費者對於「泡泡多」已經產生一種心理依賴。

你一定有看過洗面乳廣告以大量泡泡做為賣點,

但是事實上,起泡量不等於潔淨力,許多溫和的界面活性劑擁有良好的潔淨效果但起泡量低。

 

 

|研究怎麼說?SLS 對皮膚的潛在影響

 

最早在1998年開始就有研究指出SLS對於皮膚有刺激性,

而後,在許多皮膚刺激性的研究中也會直接將SLS作為刺激物來使用,

近年來,更有新的研究都指出,SLS除了可能會引發刺激反應、

使皮膚缺水乾燥外,還會可能降低皮膚屏障,甚至改變皮膚微生態。

 

幾個關鍵研究發現如下:

- TEWL(經皮水分散失)增加:簡單來說,就是皮膚鎖水能力下降,變得乾燥、脆弱。*註1

- 刺激皮膚引發發炎指標上升:使皮膚中的過敏反應指標IL-1α mRNA的增加,代表皮膚處於發炎狀態。*註2

- 長時間使用會導致皮膚微生物失衡:影響皮膚的好菌壞菌比例,使好菌減少、壞菌增加,進一步破壞皮膚健康。*註3

- 乾裂、紅腫、刺癢、脫屑等敏感反應,在日常使用清潔產品的消費者中屢見不鮮。

 

 

|為什麼 SLS 到現在還是被廣泛使用?

 

由於它便宜又有效,從生產端來看,SLS 的成本低、穩定性高,讓許多大廠難以割捨這項「萬用起泡劑」。 

 

- 製造成本低,對廠商友善

- 泡泡豐富,消費者有「洗得很乾淨」的錯覺

- 舊配方沿用成本更低、穩定性佳

 

即使早有眾多研究證實SLS對肌膚的刺激性,由於上述的眾多優點,

加上其擁護者宣稱在安全濃度與短時間的接觸下,其刺激性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SLS在我們日常中仍無所不在。

 

然而,許多對於皮膚的刺激並非立即顯現的,從肌膚表面的壞菌增加、肌膚屏障功能降低,長期累積下來對某些族群來說,可能仍是「慢性刺激」。

而且,SLS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石油的生產過程會產生許多環境問題。亦有植物來源的SLS,如椰子油與棕櫚油。

 

 

|家中含SLS的產品可以繼續使用嗎? 該怎麼做? 

 

別擔心,我們想先跟你說一聲:不需要恐慌,也不需要一次到位。

每個人的生活節奏不同,我們相信,真正的轉變,是來自有意識的選擇。

邀請您一起踏出第一步,先從了解開始:了解商品的成分、了解自己常用的商品、了解自己的肌膚,然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

 

  1. 看懂成分表:可以先記住SLS以及其成分名稱「Sodium Lauryl Sulfate」,並在選購商品時,記得查看其成分表,一開始會有很多看不懂的成份是很正常的,可以拍照詢問chat-GPT,他會解說各成分與其刺激性。或是到cosDNA(https://www.cosdna.com/)查詢,了解每個產品的成分。
  2. 了解家中清潔商品的成分:了解家裡的環境清潔與個人清潔產品的成分,包含洗碗精、清潔液,還有洗面乳、沐浴乳等。
  3. 觀察膚況:你需要了解自己的皮膚正常健康狀態以及不穩定狀態的情形。如果使用某個特定產品後,接觸的皮膚有緊繃感、乾癢,甚至脫皮,就可能是刺激、清潔過度。
  4. 依據膚況做替換:依照使用狀況的反應,慢慢做替換。建議優先觀察私密清潔、嬰兒專用沐浴、洗面乳等會接觸較敏感細緻肌膚的商品,若已經出現皮膚不適現象,建議優先替換為更溫和的成分。而居家清潔商品,若使用頻率較低,可以配戴手套,降低因接觸而產生刺激的機會。替換下來的商品,如果捨不得丟棄,也可以用在其他用途,譬如沐浴乳改為用於清潔洗手槽、馬桶等,減少直接停留在肌膚上的機率,就可以達到改善。
  5. 適度使用:即使溫和產品,也不代表可以過度頻繁使用。

 

 

|想避免SLS該怎麼辦? 

 

如果想知道,除了SLS選擇之外還有哪些界面活性劑可以,

以下提供幾種常見的界面活性劑介紹,可以根據膚質、膚況與需求做選擇。

 

類型 代表成分 特點 刺激性 主要應用
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SLS (Sodium Lauryl Sulfate, 十二烷基硫酸鈉) 清潔力強,泡泡多但恐過度清潔、刺激性高 ◆◆◆◆◇
(高刺激)
洗碗精、清潔劑、部分洗髮精、牙膏
SLES (Sodium Laureth Sulfat, 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 比SLS 溫和些,高起泡,仍較刺激 ◆◆◆◇◇
(中高刺激)
大多數洗髮精、沐浴乳、洗面乳

 

胺基酸界面活性劑

-       Sodium Lauroyl Glutamate (月桂酰谷氨酸鈉)
Sodium Cocoyl Glutamate (椰油酰谷氨酸鈉)

 

低刺激、起泡力尚可、洗淨力不錯 ◇◇◇◇◆
(低刺激)
洗面乳、洗髮乳、敏感肌膚護理產品
陽離子界面活性劑 Cetrimonium Chloride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銨)
低起泡、消毒、抗靜電、有刺激性 ◆◆◆◆◇
(高刺激)
潤絲精、衣物柔軟精
兩性離子界面活性劑 CAPB(Cocamidopropyl Betaine, 月桂酰胺丙基甜菜鹼) 依環境改變性狀,較溫和、穩定 ◇◇◇◆◆
(低刺激)
嬰兒沐浴露、敏感肌潔顏露、女性私密處清潔露、溫和洗髮精
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APG (烷基聚葡萄糖苷):
- 癸基葡萄糖苷 (Decyl Glucoside)
- 月桂基葡萄糖苷 (Lauryl Glucoside)
- 椰油基葡萄糖苷 (Coco-Glucoside)
低起泡、最溫和、植物來源、低過敏性、生物分解性佳 ◇◇◇◇◇
(極低刺激)

 

洗乾淨,不等於洗到沒保護力

 

追求潔淨的同時,也要避免過度清潔,反而造成肌膚負擔。

過了解自己的皮膚原生的健康狀況以及產品成分,不追逐視覺上的泡泡量,才能找到適合自己肌膚平衡的商品,真正讓肌膚回歸自然潔淨,保留皮膚的防護力與舒適感。

在每天與肌膚對話的過程中,讓我們一起練習成為一個更有覺知的消費者。

 

10/10 HOPE代表一種選擇的態度,

我們拒絕含有SLS成分的商品,願以更溫和天然的界面活性劑友善肌膚與環境。

 

BONDI WASH 地板清潔液

l   來自澳洲植物的大自然潔淨力,無添加SLS 

l   無添加人工香精,使用天然精油芳香同時抗菌

l   9.9%抗大腸桿菌,地板乾淨自然無化學殘留

l   無需二次清潔,寶寶、寵物也能安心爬行

 


 

資料來源:

註1: J Welzel, C Metker, H H Wolff, K P Wilhelm. “SLS-irritated human skin show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degree of proliferation and TEWL increase” 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 (1998)

註2: Susan Gibbs, Helene Vietsch, Ursi Meier, Maria Ponec. “Effect of skin barrier competence on SLS and water-induced IL-1α expression”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02)

註3: Sabrina Leoty-Okombi, Florence Gillaizea, Sébastien Leuillet, Benoit Douillard, Sophie Le Fresne-Languille, Thomas Carton, Alessandra De Martino, Philippe Moussou, Catherine Bonnaud-Rosaye and Valérie André. “Effect of Sodium Lauryl Sulfate (SLS) Applied as a Patch on Human Skin Physiology and Its Microbiota” Cosmetics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