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回台灣的時候,在朋友帶領下第一次嘗試了新風潮飲食餐廳Plants Eatery;這是家以全植物(plant-based)、無麩質(gluten-free)、全食物(whole foods)做為感動力出發的小餐館,也同時打破了我對健康飲食料理可能索然無味的刻板印象。沒想到文章上刊之後獲得許多正面的回應,除了餐廳提供的料理十分上相很適合約朋友用餐打卡外,也因為餐廳經營者以堅決的小眾信念與力量,做著朝向心中理想生活的事的理念與一貫的執行力,給人一種:「啊,好像這樣的生活與飲食方式也很好呢。」

所以這次回台灣之前,聯絡上次帶我到Plants Eatery的朋友,請他介紹類似概念的餐館,他馬上把URBN CULTURE的名字以及臉書連結傳回訊息對話框中給我;以小酒館概念經營的蔬食餐廳好像很酷,不過會不會只是噱頭?最重要的是,以小酒館為號召,那不喝酒的人去還好玩嗎?食物好不好吃呢?這些問題是在心中慢慢養成吃貨雛形的我的首要考量。

和URBN CULTURE預約採訪的時候得到他們正面的答覆,因此多加搜尋了關於URBN CULTURE主事者Jun的消息,才發現她的人生故事與生活十分精彩;不過很可惜,採訪當天因為既定行程安排,Jun不在台灣,將由共同合夥人之一Connie做為代表進行訪談。以為這樣就讓精彩度降低了嗎?不,這趟美食之旅因為這場「非正面主事者」的對話不只有深度,也因為Connie長期對URBN CULTURE與Jun的觀察與瞭解而讓這次的造訪更顯得豐富而有人情味。

在進入正式的採訪內文之前,我想先聊聊在Connie心中對於前老闆、現任合夥人Jun的觀察與描述。Connie在Jun之前開設的蔬食餐廳當員工,讓她對葷食與蔬食之間的飲食比例以及從Jun身上看到的生活態度有了很深刻、很不同的體認。過往許多倡導素食、有機飲食或是簡單生活的發想者往往因為出於好心而過於積極推廣自己的理念,給身旁許多人帶來壓力;Jun卻是以邊玩、邊享樂生活的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慢慢影響周遭的氛圍。

Jun來自馬來西亞,生活從紐約轉戰台灣,曾經是舞台上唱跳的焦點人物,因為懷孕的契機而重新思考人生的規劃與前進方式。生活方式不同,但是Jun以同樣積極、不怕嘗試、破釜沈舟的態度來展開在飲食界的事業。以親身帶領的方式與員工一起工作,也因此感染了Connie以及其他後來加入事業版圖的所有工作伙伴。

「我從來不覺得少吃葷肉是種壓迫的禁令,不過Jun卻讓我覺得蔬食飲食十分有趣、很有意思,也才慢慢地投入和她(Jun)一起經營的事業,希望可以把這種歡樂的生活態度傳播給更多人知道。」從以前領薪水的員工,到現在成為事業家族的一份子,淡妝的Connie臉上散發出一種真實的幸福感。自己的生活觀念慢慢轉變,也有越來越多周遭的朋友加入蔬食的行列;不是不吃葷食,但是提供更多有機、純食物的選擇給自己。

以小酒館為經營理念出發的URBN CULTURE其實帶有叛逆的氣息,以搖滾的外表裝扮提供生活中的多元可能性;這麼說好了,如果將URBN CULTURE擬人化,首先浮上腦袋的是蔡康永那副不羈卻又富有人文的形象。

餐廳以多款精釀啤酒做為飲品號召,在空間設計與氛圍佈置上帶有紐約曼哈頓南區SOHO的風格,充滿不拘小節與創造的藝術性。不只有美食,也提供藝文、音樂性的展演,同時依照時節規劃手作活動課程;看似叛逆不羈的外表下,其實正實踐著踏實、不浮誇的精彩生活理念。

URBN CULTURE在用餐空間的規劃設計上也很有意思。戶外有三桌的桌位就位在前方後退的小平台上,與大馬路有幾步的距離減少了車流的壓迫感,提供了不同氛圍的用餐空間。入口右手方有紅磚清磨牆面,有一整排美式餐廳氛圍的桌位;左手邊的飲料吧台也設有座區,整面的現壓啤酒水閥口看來生津解渴、引人食慾。經過餐廳往二樓的用餐空間,除了有特定時段的音樂表演之外,也是提供各種活動使用的大空間,不管是喝著啤酒做瑜珈、或是聖誕節前的手工聖誕花圈製作,是不是也都讓人對URBN CULTURE的多元規劃感到十分有趣呢?

採訪即將結束前,Connie拿出一本類似雜誌的刊本讓我翻閱,令我耳目一新,是URBN CULTURE自己設計、編輯出版的月刊,裡頭刊載有餐廳的活動預告、特別促銷活動以及相關的文章、圖片分享。也因為Jun的音樂背景,餐廳總會邀約DJ做現場的音樂表演,營造輕鬆自在的用餐氛圍。可以從URBN CULTURE的網頁上瀏覽這份月刊的電子版本,事先瞭解活動日期與細節,可以安排在空閒時刻前往參與。

採訪結束之後,我點了幾道料理和一起前往工作的助理分著享用。有別於網路上幾道熱門的選擇,我對著餐卡點了幾道真正想吃的食物;從過往經驗中,承接著採訪過後的情緒來點餐,揉和了當下的思緒以及品嚐時的氛圍,這般用餐的回憶往往更加鮮明。「田園蔬菜義大利麵」、「酪梨漬檸檬煎烤三明治」以及兩杯現壓精釀啤酒。

回台灣幾天因為時差關係無法準時作息,連帶工作安排過於緊湊也不能好好用餐;這天一大早離開旅館只匆匆吃了點早餐,一連三場無空檔的工作約會連趕帶跑。與URBN CULTURE進行訪談這天是在台灣的最後一個約會,結束之後突然放鬆的情緒讓人食慾大增,田園蔬菜義大利麵是剛好在清爽與飽足之間的滿意選擇;助理挑的酪梨漬檸檬煎烤三明治令人食指大動、欲罷不能,炸得酥爽的薯條極度撫慰人心與脾胃,過癮極了。

我不懂啤酒,所以請Connie介紹兩款,相較於濃郁味重的德國啤酒,現壓的精釀啤酒口感清爽,回甘之後的味道清香,即使是酒量比較淺的人喝上一兩小杯都沒有問題;不過我實在不嗜酒,下次與先生一起來的話想請他點「五小福啤酒拼盤」,這樣就可以每一款口味都淺嚐一口啦(十分精打細算)。

URBN CULTURE食物份量頗多,這次和助理兩人無法點太多其他想嘗試的料理,下回多約一點朋友,想試試看「溫拌蘑菇天貝沙拉」、「辣老墨蛋捲」、「全植泡菜美乃滋漢堡」還有「抹茶拿鐵」。現在光是看著自己拍攝的照片、回想起當天的用餐情況還是令人覺得十分有滋味呢。

用餐完畢已是華燈初上之際,助理已經先離開,我就著窗邊坐著回味這些天在台灣的經歷,回想著預見的人事物,內心湧上些微的悸動。在德國生活這些年瀏覽媒體上的報導,對台灣現下生活評價不一;可是每次回台灣我總是對遇見的人與對其激盪出的火花產生感動,正因為這些人秉持著勇氣、不放棄地過著接近理想的生活。對旁人來說,那是一份維持工作的活,對他們自己而言,卻是以充滿著熱情與活力的信念堅持著。Jun與URBN CULTURE的夥伴們引進不同的生活方式與飲食觀念,以輕鬆、有趣的手法介紹多元的可能性,不侷限於制式的思考模式,讓我們體會到的「幸福」其實很踏實。

台灣街頭的車流燈火與騎樓的結構是很特殊的景象,這在歐洲其實不常見到;每次牽引著我思鄉的不只是一道道美味的料理,還有這片土地上親切的臉孔,這都讓人的心滿滿。

URBN CULTURE
FACEBOOK / WEBSITE
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二段252號

 


關於本文作者

Fanning Tseng

曾凡寧,非標準美女,定居德國慕尼黑,時尚文字影像工作者。主觀認為風格比潮流重要,有型比名牌有價值。

FB: Yes! Please Enjoy|Instagram: yespleaseenjoy|BLOG: 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