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的概念在台灣,大概已經可以算是老幼婦孺皆知的議題,甚至從全世界來看,環境議題也是在各種媒體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議題。

可是,這些年來,我卻愈來愈體會到,當環保成為普世價值時,才是環境運動面對的最大困境。

什麼是普世價值?一種人人都同意並且支持的概念。比如說,我們隨便到路上問任何一個人:「請問你覺得環境保護重不重要?」相信問十個人,十個人都會回答說很重要,甚至你問正開著怪手把山坡的原始林地剷平的人,他也會回答:「環境保護很重要。」

在過往,環保團體可以透過各種數據、圖片、證據來說服一個不同意見的人,我們認為當我們改變一個人的看法時,事情就會有所不一樣。可是在今天,我們沒有辦法說服任何人,因為我們說的觀念每個人都同意,所以我們其實已經沒有任何施力點了!問題在於雖然任何人都會同意我們所說的,可是他願不願意改變他的生活習慣?改變他的價值觀?

這也是矛盾之所在,環保雖然已經成為普世價值,但是環境惡化的速度卻日甚一日,甚至已面臨整個人類文明在可預見的未來會無以持續的危急存亡之秋!

因此,如何解決從認知到行為改變之間的落差,是環境運動是否有效的關鍵。

另外,環境運動另一個困境是如何讓民眾從一時感動到長長久久的行動?

因為一場扣人心弦的演講,或是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新聞事件,很容易讓人掏腰包捐款或者走上街頭遊行。因為現代人平常吃香喝辣的,內心難免會有一點點罪惡感,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捐點錢就好像中世紀花錢買贖罪券一樣,或者遇到某些事件時大力聲援支持甚至聲淚俱下,這也有洗滌自己的作用,好讓自己接下來又可心安理得的繼續過著吃香喝辣的生活。

可是麻煩的是,環境運動最不需要的就是拼某一場戰役的勝利,或是著眼於募到多少錢,因為環境運動最主要的目標應該是改變人的生活習慣,改變人的行為模式,改變人的價值觀。

我從來不認為一個議題獲勝或活動辦得多盛大有什麼值得高興的,若只執著於形式或數字上的進展,說實話,環境議題是永遠打不完的,就像希臘神話的九頭妖龍一樣,砍掉一個頭,當環保人士一轉身,妖龍又悄悄長出二顆頭來。

荒野成立這十多年來,一直想解決這兩個困境,如何從認知到行為改變?如何從一時感動到願意長長久久的行動?

我們很努力,當然,我們也知道很多事是急不得的,可是內心深處卻一直有「在黃昏日落前趕路」的急迫感。

作者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sow/